孫愛玲:今不如昔
2023/10/28

我在悲天之余回顧我們自己島國,也不斷向下挖掘,雖然捷運四通八達,是否有一天當地負荷太重,也將陸沉?尤其我們好多地區還是填土的。

人們問: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兩名工人進入管道前,不是需要測一下密封的管道是否有沼氣?還有他們工作時,外面不是要有人守著,怎麼如此大意?當晚督工或主管難道沒有檢查維修是否完畢,工人是否安全上來?怎麼第二天才發現?簡直離譜,叫一般人都無法相信。完全沒有做好安全措施,犧牲了兩條寶貴的生命!事后政府嚴厲追究,警察抓負責人,新聞連鎖報道,就算太遲也得亡羊補牢。

快進入秋分,太平洋的氣旋反而多了,詭異的天空盡是云。10號風球改了一次回香港機票,就有點擔心,沒想到要回港當天聽到黑雨來襲,再推遲了兩天,家人從香港傳來恐怖的捷運成河影片,我心急一定要回港看看這受傷的土地。

2020年疫情后出入境放寬,香港有一大批移民放棄香港公民,進入了英國,報道指:「自2021年1月底簽證計劃開始,英國批準了16萬多宗BNO簽證申請。

「我堂弟家就是其中一戶,可以在英國定居五年,之后成為公民。居英期間,直接享受當地居民教育和醫療福利。堂弟孩子8歲,讀三年級,他們在倫敦郊區Sutton買了公寓,安頓下來。6月我到倫敦探望他們,抵步當天星期日下午兩點,到Sutton教堂和他們一起聚會,那一堂的崇拜都是香港移民,有兩百多位信徒濟濟一堂,牧師也來自香港,他們大家互相扶持,敬拜上帝。2023年6月僅僅三兩年間成立了」Sutton香港人教會」,可見聚合的力量。

在都柏林日子,見了港大時代的姐妹,50歲的一對安靜人和兩個中學孩子。香港人多移民英國,而他們選了愛爾蘭。主要的原因是愛爾蘭乃歐盟國家,孩子將來到歐洲德法深造就業,不會有太大問題。她賣了香港的公寓,拿了一百多萬歐羅,在都柏林買了有地的花園房子,剩下一半用來生活。孩子一個進中學,一個高中,希望將來進大學能到圣三一學院就讀,因為都柏林圣三一學院與牛津大學奧里爾學院(Oriel College)和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三者,互相結成姐妹學院。

所以香港人移民多數為了下一代。

另一報道:「紅山半島的豪宅建在山邊,連日暴雨嚴重水浸,造成20米乘20米的斜坡泥流,靠近山坡的三間臨海獨立式房屋,山泥流走,地下室和游泳池下陷。」這些超過30年的建筑,面積有三千尺,地面上是三層樓,因為有地,向下挖掘僭建,黑雨下土地承受不了,隨時成了危樓,住戶得自動疏散。

第二天早上去沙田城門河觀望,從河岸水位下降的位置,清楚見到淹水的痕跡,一路走向大圍,見到河岸多處石壁崩落,河底淤泥中大片大片的石塊。水患時洪水澎湃,有座電纜橋幾乎被湍急河水蓋過。這是我十分熟悉的河,一向傍晚我到城門河完成一萬步,走的方向是馬鞍山方向,如今往相反方向走到大圍,才發現不遠山邊的大廈,土基山泥因被大水沖走,土層剝落。遠處城門河橋基依然堅固,但橋底積滿土塊沙泥,如今需要多少時間收拾。

盡管如此,他們是否會回流?不知道,但有一點,他們離開時都帶著香港身份證離開,香港希望他們回流!離散的人,每一年都會回港探望父母親戚,會回來掃墓,會回來飲茶吃點心,把酒樓茶樓、墳墓、街道走一回。

雖然不知明日如何,但不借明天的陽光,只是每天每刻度過,就欣喜安慰。

記得上回台風「山竹」襲港,山林一片受創,樹木倒下或折斷得厲害,好多座山都不能爬上去,要等移走斷木,修復山徑,半載后才給行山遠足。記得我們幾位走山者,只好改為沿海步行,在淺水灣和深水灣,樹木一路倒下,特別小心,而沙灘淘出的貝殼碎特別多,可見海貝也遭了殃。奇怪當時不怎麼難過,只感嘆大自然的威力。這次「海葵」10號台風沒有「山竹」厲害,反而是台風后的黑色暴雨,才是驚人的破壞。大家心情都不好,發現人在市區馬路,被沖走而無法坐起來,水如激流般,奪走兩條人命,其時在電視還見他們在海中漂浮,但是消防隊撈起送院卻不治,我們問怎麼就活不了呢?

歲月流逝,今不如昔,今日他們想走出去!

香港人常常問的一句話:「點解求其做?」(粵語)為什麼隨便做?為什麼不做好一點?

三、倫敦、都柏林和香港人

到了第四機場登機,原本12點55分的班機,延到2點35分起飛,飛機在空中一直不能提供熱飲,我心里開始不安。

看了一套《日本沉沒2020》電影,故事有關大地震后,日本滿目瘡痍,一家人為求生存,在將沉沒的島上長途跋涉,面臨求生的種種困難和考驗。望出機外,層云密布,看不到機翼底下的陸地,也看不到南中國海。挨近黃昏,終于看見海洋,看到了香港大欖千島湖,然后發現了千島湖的水是土黃色。暴雨的泥流,停歇于此。

英國移民的香港人,都是出生在1997之前,擁有BNO護照的,當中多數是26到50歲之間,有的儲蓄了一筆錢到那里半退休,身邊帶著上學的孩子;有的是年輕人,告別父母到那里深造或找尋工作。所以大致上希望居住五年后,能領取英國身份證。香港年輕人移民,除了英國,有的選擇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有選擇歐洲如葡萄牙,因為葡萄牙最容易成為公民。據說申請葡萄牙要求低,不求高學歷和語言能力,只需花28萬歐元買個房子,就可以帶配偶、子女和父母一同辦理居留,居留卡是2+2+2的形式進行續簽,五年后可申請入籍。

上世紀還是殖民地的時代,政府建高樓三四十層,屋邨旁邊一定要有大溝渠,讓水排出去。

捷運基本有港島線,觀塘線、荃灣線;火車有東鐵線,從紅磡到羅湖,那時土地承受還沒問題。本世紀樓宇建得更高更密,地基打得更深;捷運多了屯馬線、將軍澳錢、東涌線;火車如今加多東鐵線、區間車線。香港沒剩多少土地,當年花崗巖被炸開,開山鑿石,加上建捷運建隧道,地底下真空了,泥土少了,地挖來挖去,土都松了!香港土地已經負荷太重!

作家簡介:孫愛玲,祖籍廣東惠陽,南洋大學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教育大學講師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論著有《語用與意圖——〈紅樓夢〉對話研究》《論歸僑作家小說》《兒童文學與讀寫教學》等。創作有小說、散文、兒童故事,小說多次得獎,并譯為日文、英文、馬來文。現任新港兩地大學客座講師。)

在本地寫作或成名后,一些新加坡作家到海外工作、生活,或不時往返兩地,「生活在別處」,如何影響他們的書寫題材和文字?《文藝城》推出專輯「他們在海外寫作」系列,探尋新加坡作家在海外的創作旅程。

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公布《世界經濟自由度2023年度報告》:「在全球165個經濟體當中,香港以8.55分排名第二,以0.01分些微之差,輸給升上第一的新加坡。」香港53年以來,首次下落榜首之位。因此香港是否繼續保持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外資前來,還須要不斷努力。但從民生的角度觀察,反而不是這大圍的經濟狀況,而是小眾的民生出了問題。

還有一個比較樂觀的理由必須去走一回。我喜歡地理,高中主修了地理,認識了大地的怪異,大地霸氣的存在。當時閱讀課外書里面的圖片是Cliffs of Moher,一刀切的大盤石,我告訴自己,將來一定要去愛爾蘭親睹這大自然奇觀。想去看的除了莫赫(Moher)懸崖,北愛爾蘭的銅鑼海岸(Causeway Coast),還想探索布倫Burren的月球景觀等。這夏天我終于滿足了多年的夙愿,從都柏林去這些天涯海角。

再看另一宗意外,牽涉到人命:九龍柯士甸道地盤意外,奪去了兩名工人的性命。

這兩名工人是進入一個6米深的地下管道,維修「園方」商場冷氣冷卻系統,可是到了深夜沒有回家。家人聯絡不上他們,打去公司無人接聽,到第二天凌晨才聯系到主管趕回工地,發現兩人還在管道內,于是向消防員求救,測出管內充滿有毒的硫化氫,兩人暈倒了吸入有硫化氫的沼氣,太久被發現,送院證實不治。

一、香港土地已經負荷太重

其間還有更悲涼的事,香港有人餓死!一對五十多歲的兄弟,住在秀茂坪,在9月22日被發現陳尸家中多時,二人有天生智力和精神問題,一直由母親照顧,但母親患病入院四個月;兩兄弟沒去復診,自理能力漸漸變差,初步相信兩人因沒有自理能力而餓死。由于這個家庭有領取綜援金(救濟金),但并非登記為社工跟進的個案,所以沒人跟進,而死者是有親姐弟的,大概和死者關系疏離。所以問題出在哪里,也成了疑問,是誰的錯?無法追究,是凄涼的社會個案。

從倫敦我又到了愛爾蘭。1980年代在英國讀書,一直希望想去愛爾蘭看看,認識愛爾蘭是因為讀了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短篇小說《都柏林人》。

小說敘述20世紀初,在英國殖民的都柏林人,面對生活處境艱難,人生徘徊,歉意迷茫,生老病死將至,在這樣的陰影下混沌度日,麻痹而不自覺,看不到自己的真面目。幾乎和一部分香港人的處境,有點相似。

二、為什麼不做好一點?

我到了莫赫懸崖,先走上對面山,回望過去見氣勢龐大的懸崖,天斧神工,心中對造物者的感激。我告訴自己人為什麼要勝天,就讓天地勝我又如何?或求天地讓我與它們共存,人啊!根本算不了什麼。我是這麼想的。

以往在香港「死咗人」是件很大的事,如今這些新聞事件頻頻發生,許多時候成了灰色地帶。人們沒有以前的敏感度,沒有振奮精神,不積極勤奮,大家似乎得過且過地過日子。有人說:「過去香港人講求細心,工作快速,超強的辦事能力,如今沒有了,辦事能力都差了。」這道出了如今香港社會的心態。很多人在職場上都說:不想做了,打算退休了!或者說:你要什麼,我就做什麼,做了就是了,也不去深究,做多錯多,反正泄氣了。

這是現今大部分人的心態。

最近香港為了促進經濟,刺激旅游業,五個周末在西環、灣仔濱海一共舉辦16天的夜繽紛,設置了夜市攤位,賣大排檔美食、懷舊手信,匯演「香港電影夜」。剛剛開鑼,我們看到夜市攤檔居然沒電,有人說:「怎麼可以弄到夜市攤位沒有電,負責的人不是要檢查夜里燈火通明?」結果食物攤位無法煮熟食物,手信攤位燈不亮。攤主在16天總共要付款1萬2000元港幣租個攤位,表演台每場2萬。沒電怎麼成夜市?過了兩晚,電還是忽然停一兩個小時。不是太難的事,為什麼執行能力變差了呢?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baby被冷水澆臉,眼窩處的雙眼皮貼被沖掉,露出素顏看傻全場人,網:整沒整容很明顯
2023/07/26
李小璐年輕時照片曝光,比整容后漂亮一百倍,怪不得當初那麼紅
2023/07/26
「蜜桃臀」算啥,昆凌的「栗子臀」才叫驚艷,難怪被周董寵成公主
2023/07/26
劉亦菲自己都想刪除的8張尷尬照,網友:得罪了造型師
2023/07/26
49歲鄭秀文「瘦得沒有肉」,一襲緞面裙卻能凹出「S身材」,闊太氣質根本藏不住
2023/07/26
娛樂圈頂級骨相美人,只服這9位,無一例外驚艷了一整個時代
2023/07/26
劉德華妻女迪士尼游玩!朱麗倩打扮樸素「素顏出鏡」,10歲女兒身高已超媽媽肩,網友:和爸爸劉德華長相十分相似
2023/07/26
「影壇大哥」萬梓良,落魄到去商演,為何卻還拒絕周星馳的好意?
2023/07/26
48歲林志玲同框29歲昆凌,她風情嫵媚美成貴婦,合照不輸天王嫂,網友:昆凌看起來好嬌羞
2023/07/26
5個版本的黃飛鴻,李連杰只能排第二,最后一位至今無人能超越
2023/07/26
有種基因叫曾志偉的四個兒女,本以為很一般,沒想到卻一個比一個驚艷
2023/07/26
香港男星轉行做按摩師!逆境下投資6位數開店,加入TVB22年不受捧
2023/07/26
她才是真正的「豪門殺手」,44歲依舊如花似玉,李嘉欣都自愧不如
2023/07/26
張馨予放肆秀身材!雖然裙子是「透肉」的,卻引網友一致好評:毫不低俗
2023/07/25
當女星展現美背殺:楊冪楚楚可憐,趙麗穎甜美知性,馮提莫太撩人
2023/07/25
38歲陳妍希時隔多年再扮古裝!五官精致靈氣逼人,被網友熱議:以前是得罪了造型師
2023/07/25
楊冪時隔8年再演清宮戲,這回扮「令妃」,傾城絕世,網友:這是令妃最美的樣子
2023/07/25
郭晶晶貝嫂合影被翻出,氣質差距太大惹爭議,網友:不在一個檔次
2023/07/25
娛樂圈6位「少數民族」美人:長相靈動,氣質出眾,有人讓人意想不到!
2023/07/25
本以為吳謹言扮演的「魏瓔珞」夠美了!當看到她的古裝照,這才是絕版的古典美人
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