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乾隆膝下的載字輩玄孫,清朝中晚期還是出了很多有名的大臣,其中包括載灃、載濤、載銘、載錫、載銓等。雖然,乾隆的十七子都比較平庸,不過后世還是有優秀出色的宗室大臣。
今天就來談一談在道光咸豐年間活躍的載字輩載銳。
載銳是乾隆的玄孫,是皇十一子永瑆的長曾孫。出生于1805年,此時他的曾祖父永瑆還在世,僅僅54歲。從這一點上來看,永瑆擁有曾孫的時間比父皇乾隆還要早三年。
曾祖父:愛新覺羅永瑆(1752-1823年)乾隆朝和碩成親王,曾在嘉慶朝被授予首輔軍機大臣。
祖父:愛新覺羅綿勤(1768-1820年)嘉慶朝被封多羅貝勒,去世的時候父親還未去世,因此追封為多羅郡王爵位。
綿勤出生時,永瑆才17歲。
父親:愛新覺羅奕綬(1786-1812年)出生時,祖父永瑆才35歲。只可惜27歲英年早逝,此時父輩和祖輩還都在世。後來,嘉慶朝追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道光朝追封多羅郡王爵位。
本人:愛新覺羅載銳(1805-1859年)直接從曾祖父手中承襲爵位,成為了第四代成親王。載銳出生時,讓永瑆實現了四世同堂。只可惜,1823年,曾祖父去世的時候,載銳的父親和祖父都去世了,因此永瑆只能直接把爵位傳遞給曾孫,讓載銳成為了第四代成親王。
載銳是永瑆的曾孫,也就是嘉慶帝的侄曾孫。
由于永瑆還在世,因此曾孫出世之后,嘉慶多少會給一些面子。因此,1812年,8歲的載銳就被晉封為鎮國將軍,在這個年紀就擁有爵位的,在整個清朝也是比較少見的。主要是這一年,他的父親奕綬英年早逝,他屬于承襲爵位,降低一個等級。
1820年,載銳的祖父去世,然后嘉慶帝直接讓他承襲了多羅貝勒的爵位。此時的載銳才16歲。
道光二年,載銳被授予散佚大臣。次年,他的曾祖父永瑆以72歲的高齡去世。因此,父輩和祖輩都不在了,只有載銳來承襲爵位,因此直接晉封為郡王爵位。
道光十一年,在散佚大臣位置上辦差得力,得到了叔祖道光的肯定,因此被賞戴三眼花翎,并且賞賜內廷行走。大家都知道,清朝被賞賜單眼花翎的比較多,但是被賞賜三眼花翎的極為少數。
過了十年,載銳被任命為宗室大臣,擔任正藍旗覺羅總管事務。五年后,開始升任都統,授予了正黃旗蒙古都統,基本上都是在固有的宗室職務方面打轉。
載銳是載字輩,但是咸豐是奕字輩,因此咸豐是他的皇叔。
不過,這位皇侄比皇叔要大26歲,得以重用,先授予從一品內大臣職銜,能夠享受一品大員的待遇了。後來,載銳奉旨掌管西山銳健營事務,這是防衛京師的營地,可以說一般人是沒有機會擔任的。
可見,咸豐帝還是對這位皇侄是特別信任的。咸豐九年去世,享年55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