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一架飛機上是什麼感覺?相信大家也見過很多房車、船屋之類的特殊小家,但相信今天要說的這個「房機」,大家應該很少看到。
飛行教練喬恩同妻子斯蒂芬妮一起,買下了一架報廢(或者說退役)的波音727飛機,機艙內大概有700平方英尺面積,換算下來約為20坪左右,到今天,倆人已經在里面住了兩年。
喬恩說,他這架波音727是1956年出廠的,到他手里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和廢鐵一個價了,但即便如此,也要了它100000美元,換算一下差不多是710000塊,再加上等價的運輸成本和裝修成本,最后總共耗費了300000美元。
但付出總有收獲,敢想敢做的喬恩夫妻利用機艙內僅有的65㎡面積,讓這架報廢的波音727飛機重獲新生,變成一個有客廳、餐廳、廚房、衛浴和兩間臥室的小家,真的服了!
相比房車來說,飛機上可供裝修改造的空間自然要大很多,簡單和大家聊聊它的格局設計。
喬恩和斯蒂芬妮夫妻倆并沒有一味保持它原有的樣子,而是在靠近尾端的部分增加了一個小房子,下半部分當做儲藏室,上半部分連接艙內,承擔玄關的功能。
▲房機的戶型圖
「房機」內的戶型很簡單,畢竟它本身就是狹長的形狀,只要在此基礎上增減布置即可。
玄關進門位置,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外凸的小屋,它同時擁有著玄關換衣區和洗衣房的功能,在特點和實用之間,喬恩優先保證了實用性,這是兩年前裝修時就堅持的原則。 報廢飛機的前半段保留原有布置,餐廳客廳與廚房形成一體化格局,更顯寬敞通透,最頂頭的位置,甚至還留下了舊駕駛室的痕跡,坐在里面,假裝自己是個機長,很有趣。 尾段是三個隔斷而開的房間,既有主臥、次臥室,也有完整的衛生間和浴室,讓「房機」實現家的全部功能;哦對了,一側機翼上還做了露天陽台,后面我們都會提到。
最開始,喬恩修建這處外接小屋的目的是將面積增加到65㎡,但陰差陽錯得到了一個玄關。
▲邁上台階進入玄關
邁上台階進入玄關內,原本要從登機坪進入的飛機,就這麼呈現在了面前,讓人眼前一亮,本就較大的機身,在近距離接觸下更能讓人心潮澎湃,想來也是,畢竟是人類工業結晶!
玄關內,喬恩盡可能保留了原本艙門的樣子,就連一些金屬結構件和里面的線材都沒有重新粉刷打磨,一切都是1956年時最初的樣子,別提多有特點了。
本來玄關打算做一道推拉門,但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將外凸小屋的平台與室內融合,多余的地方放置洗衣機和烘干機,讓玄關擁有洗衣房和換鞋區的功能的同時,不落俗套。
家里的客廳其實只是象征意義上的客廳,比起會客功能,更多是夫妻倆的休閑區。
▲還未裝修時的樣貌
還未裝修時,妻子斯蒂芬妮就告訴丈夫喬恩,要留下艙內本身的樣子,如果增加太多室內隔斷,顯然會破壞這一想法,給65㎡的「房機」帶來一種逼仄和割裂的感覺。
實際裝修完成后,事實證明,在裝修完成后,他們的想法也得以實現,客廳、餐廳與廚房形成了一體化空間,即便從室內望去,也知道這是一架曾經翱翔天際的飛機。
▲舊輪子代替茶幾
我們先從家中的客廳說起,在客廳的三人位沙發,和波音727上拆卸下的報廢座椅中間,一個降落輪胎成為了客廳中的點睛之筆,喬恩直接往上面放上一塊玻璃,就變成了置物茶幾。
除此之外,三人位的沙發也完全夠喬恩夫妻倆生活所需,閑暇無事時,夫妻倆會窩在這張沙發上一起聊聊天、看看書、看看電視,經常有那麼一瞬間以為自己住在普通的家中。
實話說,在還原報廢飛機原本樣子這件事上,喬恩和斯蒂芬妮真是下了大功夫,就連原來可以開合的艙門,都完整保留了下來,增加隔熱層和內飾面后,變成客廳的觀景窗。
▲可開合的艙門
用液壓支桿打開艙門后,就可以給狹長的家居空間進行通風換氣,即便是下雨,雨水也會通過導水槽流下去,不會進入家中,坐在客廳里賞雨,也成為了夫妻倆一大浪漫之事。
當然,這樣的還原化裝修也正是夫妻倆花費的重點,單論報廢飛機本身其實并不貴,加上這些修舊如舊的設計,反而讓最終的花費水漲船高,不過我個人感覺還是值得噠。
喬恩在買下它時,除了一些重要設備外,各種線材管路和操作設備得以保留原樣。
裝修過程中,這些完好的管線極大程度上方便了喬恩做家中的水電管路等隱蔽工程,就連網線盒,也可以布置到原本預留的設備艙中,不會占用太多空間。
設備區和駕駛艙中間的空格內,放下酒柜與咖啡機,當成家里小小的插拔,仔細想想,在這樣一個家中倒水、泡咖啡,是不是也別有一番滋味?
▲駕駛室未經修飾
個人感覺,未經修飾的駕駛室,是喬恩作為飛行教練的浪漫,也是家里裝修的重點和特點所在,原先機長與副機長的操作台,見證了它在報廢前的故事,引人遐想。
而要說生活功能,它本身為應對高空嚴寒和惡劣天氣制造的玻璃、墻面,就更是能起到保溫和抗擊打的效果,甚至要比一般的房屋更加堅固,合情又合理。
既然縮小了客廳,餐廳與廚房的空間自然會大上不少。
▲六人位的餐桌
六人位的餐桌,不僅可以滿足夫妻倆日常用餐的需求,還方便他倆在周末或節假日的時候招待親戚朋友,之所以沒有選擇小餐桌,也是出于這個目的考慮。
餐桌和餐椅是兩人特意從附近的舊貨市場買來的,當然這點預算相對于最后的整體裝修價格來說杯水車薪,但能省點總比多花點來得合適。
▲廚房做成L形櫥柜
只有L形底柜的廚房,充分將圓弧形的天花板表現出來,雖然這樣做可能浪費一些吊柜收納空間,但在視覺上無疑是成功的,側邊安放的冰箱,也正好與櫥柜完美融合,不顯突兀。
木色台面、白色柜門,將做飯所需的碗碟餐具都藏在了里面,唯一遺憾的是沒有接入明火,做飯只能用櫥柜里的電磁爐代替,但夫妻倆簡單烹飪倒是不成問題。
哦對了對了,「房機」所在的位置雖然離城市很遠,但附近卻也有一個小鎮子,同時距離公路也不算遠,用水用電得以保證,這點要比很多房車優秀許多。
廚房對面的小門,就是我們坐飛機時靠近機翼的窗戶。
▲一側機翼做露台
機翼旁的窗戶改成小門后,又多了一個外凸的屋檐小門,我承認,這樣的做法看上去是突兀了些,但還記得喬恩說過什麼嗎?他說,絕不會為了標新立異而放棄實用性。
沒錯,這樣的做法,讓家中在65㎡室內空間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小小的露台,既將機翼空間充分利用,站在上面,又能讓人有種站在普通露台上體驗不到的感覺。
▲機翼上的露台
用護欄圍起來,再放上戶外桌椅,就變成了一個吹風透氣、燒烤聊天的絕佳場所,再加上它本身較高,視野也非常不錯,這個絕妙的小心思我也是服了~
你問桌椅會不會被雨點打濕?其實很多專門的戶外傢俱內,坐墊都是填充的一種顆粒物,能防曬防雨,快速干燥,這點不用太過擔心。
▲機翼下懸掛吊籃椅
這還沒完,夫妻倆在機翼的下面懸掛上兩個吊籃椅,天氣晴好時,戴上墨鏡坐在上面曬曬太陽、蕩蕩秋千,享受住在這里的慢生活,從我的角度來看,是真的羨慕了。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普通家居戶型還是最好別碰這種吊籃椅了,真的是又占地兒又雞肋,我家的就一直處于一種閑置狀態,想扔又覺得浪費……
家里除了次臥室、衛生間和主臥室,都是開放狀態,我們先說次臥室和衛生間。
▲冰箱后面的次臥室
次臥室和廚房冰箱僅有一墻之隔,木門內就是它的全部,它與衛生間同樣有一道隔斷,像是老戶型中的眼鏡房,為了能給衛生間留出更多面積,次臥室盡可能縮小。
放上一張勉強算作雙人床的床榻后,次臥室就僅剩開門關門的空間,再加上它并沒有窗戶,所以只是作為一個臨時的客臥使用,實在是太過逼仄。
▲衛生間在玄關對面
玄關對面的衛生間,要比次臥室大上一點,但十分有限,進門的位置坐了洗手台和梳妝鏡;中間部分則放下馬桶,方便如廁和洗漱,格局布置可圈可點。
只不過頭頂的面積會壓抑一些,畢竟是艙內的弧形頂,有這個問題也是無可奈何;而為了能解決暗衛帶來的超市,喬恩不僅安裝了換氣扇,還特意裝了一個電熱毛巾架,超實用。
浴簾分隔出干濕區域,雖不似玻璃浴屏一般完全隔絕水汽,但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濺水,盡可能幫衛生間保持干爽狀態。
室內最后一處空間,便是位于機艙尾端的主臥室咯。
▲推門進入主臥室
主臥室把尾端全部的空間都利用了起來,擺上一張雙人大床后,床尾和兩側仍有冗余,喬恩為了實用考慮,也在床頭兩側安裝插座,方便睡前給手機充電。
重新涂刷的渦輪扇葉,就是絕佳的床頭裝飾,我一開始還以為是后加的裝飾品,但仔細觀察,才發現它就是這報廢飛機的一部分,利用巧妙。
主臥室內還有一台電視和柜子,方便收納及觀影,柜子旁邊的小窗也是之前留下來的,剛好增加臥室內的通風透氣和采光。
最后的最后,我們來簡單聊聊外部的一些生活設備和必要設計。
▲底部增加支撐桿
因為增加了很多傢俱電器,以及生活用品,再加上需要長期擺放且年久失修,所以喬恩在「房機」底部增加了很多支撐桿,來保證艙內的穩定。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避免著陸輪因為長時間觸地而漏氣老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反而保持了這架波音飛機最完整的姿態。
▲底部的收納室
玄關底部單獨的設備間和收納室,也算是入住兩年時間家里能保持干凈整潔的關鍵所在,不過問題在于一開始喬恩沒有在內部打通,只能從玄關出來再進入門內,有些不便。
除了重新粉刷外墻、更換管線以外,其余結構大致保留了它原本的樣子,兼具穩定和實用性。
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房機」還不錯呢?
在我看來,將報廢飛機改成一間可供居住的家,真是天馬行空的想法,但喬恩夫妻倆敢想敢做,還真就將它變成了一間「房機」,內部裝修簡潔、功能齊全,也太有趣了。
不過,比起普通的住宅生活自然有諸多不便,比如位置較偏僻、價格較貴、沒有明火烹飪等等,但話說回來,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敢想敢做的精神,又何嘗不令人羨慕!如果換作是你的話,又會不會選擇住在這樣一個「房機」里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