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生活中,我們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學歷高不高,能力強不強都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相處舒服。
正如作家蘇芩所說:
「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包括朋友也是,累了就躲遠一點。」
有的人相處起來如芒刺背,只能陪你走完人生的一小段旅程;
有的人相處起來溫暖如春,既不必改變自己,也不必遷就彼此。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系,都有這3個特征。
來源:全景視覺
慢性
錢鍾書曾說:「真正友誼的形成,并非由于雙方有意地拉攏。
」
當今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微信好友越添加越多,可我們和其中大多數人一樣,連點頭之交都算不上。
據說,人這一生大概會遇到82635人,但絕大多數只有一面之緣,會和你打招呼的也只有19788人,誰也不知道能稱為好朋友的人,會在哪個瞬間與你相遇相識,又究竟是誰。
但能真正確定的是,那些能耐得住時光的流轉,陪你在細水長流中,將沿途的風景看遍的人,必定能陪你走到最后。
著名編劇馬未都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位剛進職場的女員工,剛入職沒幾天,就結識了一位好閨蜜。
她將閨蜜視為姐妹,兩人一起上下班,吃午飯,周末一起逛街看電影。
她跟閨蜜無話不談,小到生活習慣,大到自己的個人隱私,有時就連討厭哪項部門的規章制度,和領導發生過的糗事,她都毫無保留地說了出來。
後來,公司有一個大客戶,只要能簽下這個大單,就能獲得豐厚的提成。
她和閨蜜都想簽下這個單子,兩個人誰也不肯讓誰,都想超越對方。
最后她靠自己的實力,打敗了閨蜜,贏下了這個大單。
因為這件事,她和閨蜜也徹底翻臉,曾經她跟閨蜜說的那些小秘密,也成了對方攻擊她的武器,讓同事們看了笑話。
世界上風險最大的事,莫過于和不熟悉的人交心。
你說出的傷疤,或許會成為別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你暴露的缺點,或許會成為日后別人襲擊你的匕首。
正所謂:「飯未煮熟,不能妄自一開;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
真正的朋友,淡淡地交,慢慢地處,才能地久天長;
真正的感情,淺淺地嘗,緩緩地品,才能耐人尋味。
一段舒服的感情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如此才能在歲月的沉淀下,歷久彌新。
來源:全景視覺
彈性
羅素說:
「須知人生的參差百態,乃是幸福的本源。」
在交往中,內心匱乏的人總習慣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也經常和朋友吵得不可開交。
而越是成熟的人,越能看到世間萬物的多面性,便也能尊重他人與自己的不同。
看過一則書畫家謝稚柳和啟功的故事。
謝稚柳和啟功都是書畫界宗師級別的人物,兩人更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
然而,在學術上,他們卻有很多觀點都不同。
對草書《古詩四帖》的作者考證,他們各持己見。
謝稚柳通過對運筆手法的研究,認為它是唐代書法家張旭的真跡。
啟功則從文獻著錄、忌諱文字等方向出發,認定它是宋人作品。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甚至為此還打過筆仗。
當時有很多人都覺得,他們會為此絕交。
可沒想到,他們依舊像曾經一樣共同出席各種場合,交流書畫心得。
對于兩人的關系,謝稚柳曾這樣概括過:「學術可辯,友誼不變。」
因為兩人對彼此觀念的包容,才使他們維持了終身的友情。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出生背景和成長環境都不同,三觀自然也不會相同。
你站在群峰山頂,告訴他前面是晴空萬里,而他站在上面,卻只能看到滿面瘡痍。
所以只有穿上別人的鞋子,去別人的生活里走一走,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對方。
正如作家劉娜所說:
「真正成熟的人,能尊重他人的生活與選擇,而不是把凡事和我不同的人,都釘到恥辱柱上。」
面對彼此的差異,多一份包容與理解。
面對不同的思想,多一份欣賞與體諒。
真正的友誼,不在于對待問題的一致性,而在于互相遷就與珍惜。
來源:全景視覺
黏性
知乎網友兮兮說,她父親和李叔是多年的摯交好友。
他們青年的時候,一起進了建設局,相識30多載,沒少互相幫襯。
退休后,兩人沒事也常常約著一起去釣魚。
過年時,家里也常能收到李叔老婆做的臘肉和豬蹄。
有時,母親做了好菜,父親也總會拿出自己珍藏的好酒,打電話喊李叔過來吃。
兩人吃著小菜,就著小酒,追憶往事,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
兮兮總是嘴上調侃,卻打心底里羨慕他們的友情。
很喜歡一段話:
好的人際關系就像一棵樹,平日沒事兒澆點水,打理打理,偶爾能看到幾朵漂亮的花,賞心悅目,足矣;
後來,我們因為忙碌,時常忘了給它澆水,忘了打理。
總以為來日方長,后悔必定會有期。于是把該有的重逢,放到了不知何時才能到來的以后。
可人生總是那麼無常,世事總是那麼難料。
或許等你有空了,朋友早已走遠。有些緣分,可能錯過這一次,就再也沒有下一次了。
在節目《出圈》中,陳志朋被主持人問及當年「小虎隊」的成員現今關系如何?
他回答道,他們現在很少聯系,就算偶爾聚在一起,也已經找不到那種親密的感覺了。
可曾經,吳奇隆總會騎車載陳志朋去學校和公司,怕他路上餓,還專門為他準備便當。
蘇有朋比吳奇隆和陳志朋年齡都小,半夜里不敢入睡,他們兩個就會陪著他入睡。
然而隨著小虎隊的解散,各自單飛,時過境遷,疏于聯系,曾經相濡以沫的感情早已被時光沖淡。
你不聯系我,我不聯系你,當誰也不再主動,感情慢慢就變淡了;
你怕打擾我,我怕唐突你,當彼此有了顧忌,情誼慢慢就變涼了。
有句話說得好:
人跟人之間的感情,就像織毛衣,拆開永遠比織得快,失去永遠比得到快。
感情再穩固,也要時常聯系,人生不像電視劇,結局總能歡天喜地。
兩個人能走多久,靠的是細水長流的陪伴與珍惜。
不一定要天天見面,但要時常關心問候;不一定要刻意維系,但需要用心去經營。
人生海海,歲月匆匆,別讓好的感情輸給了不聯系。
來源:全景視覺
歌德曾說:「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系莫過于:我理解你的立場,你尊重我的不同。盡管有差異,卻絲毫不影響我們的相處。
慢慢了解,花更多的時間,去認識彼此的性格與三觀;
慢慢相處,花更多的精力,去包容對方與自己的差異;
慢慢相守,花更多的心思,去經營對方與自己的感情。
趁年華正好,好好珍惜這份真情,不辜負,不敷衍。
余生,愿你我都能擁有這樣一段舒服的關系,互相溫暖,攜手風雨,共度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