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1年,隨著「巫蠱之禍」的爆發,漢武朝迎來了一次大清洗,不僅有許多臣子在這次禍亂中喪生,甚至連漢武帝的太子劉據也沒能幸免。
這場牽連甚廣的變故無疑成為了讓當時的人們非常忌諱的一件事,畢竟漢武帝隨著年紀變大本來就逐漸昏庸,而巫蠱之禍則加劇了這種狀況。
然而到了漢武帝晚年的時候,一向說一不二的他竟然在大臣的勸諫下對這個案子進行了部分平反,甚至還后悔自己逼死了兒子,這是為什麼呢?
當時漢武帝其實也知道太子之孫劉病己還活著,并且過得很不好,但是他卻并沒有下令迎回或者善待自己的親曾孫,這又是為什麼呢?
要是對「巫蠱之禍」這場禍亂的根源進行深究的話,甚至能追究到大將軍衛青還沒有去世的時候了。
太子劉據小時候原本是非常受漢武帝寵愛的,因為畢竟是嫡長子,但是隨著劉據逐漸長大,個性越來越明顯,漢武帝對長子的喜愛就不復從前了。
漢武帝自己是一個非常雄才大略的君王,能憑借著自己的威嚴能在朝廷上說一不二,然而劉據卻沒有遺傳到漢武帝的這種個性,而是性格柔和寬厚,體恤下士。
這就讓漢武帝逐漸產生了不滿,也讓劉據和皇后衛子夫感到非常恐懼,因為衛家原本無權無勢,只是因為衛子夫和衛青得到了漢武帝的青眼才讓一家人雞犬升天,因此生怕讓漢武帝失望之后會失去崇高的地位。
漢武帝也看出來了他們的恐懼,于是漢武帝就讓衛青去告訴了劉據和衛子夫不必為此事不安,畢竟他開疆拓土之后的接班人這是一個守成之君也沒什麼不好的。
在得知這件事后,不僅劉據和衛子夫逐漸安心下來,連朝中大臣們知道之后也在心里有了成算,知道了劉據之所以地位不可撼動,就是因為衛青對于漢武帝來說非常重要。
因此,在衛青去世之后,朝廷中就有奸佞盯上了失去靠山的劉據,想要將他從太子的位置上拉下來,這其中就有一個叫江充的奸佞深受漢武帝信任。
因此江充就開始在漢武帝面前說太子壞話,讓父子之間的關系更加冷淡,于是劉據在惶恐不安的同時也就記恨上了江充。
與此同時,皇宮中另一件事的發生讓劉據的危機感越來越重,漢武帝新納的姬妾鉤弋夫人經過了14個月的懷胎終于為漢武帝生下了小兒子劉弗陵。
因為傳說中堯帝的母親就是懷胎14個月生下了堯,于是因此漢武帝認為小兒子將來一定貴不可言,于是就將鉤弋夫人所住宮殿的大門改名為「堯母門」。
這就向所有人明示對小兒子和鉤弋夫人的偏愛,因此劉據對自己太子之位能不能保住越來越擔憂,而群臣也開始猜測漢武帝有沒有可能改立太子。
這種猜測在之后幾年中隨著漢武帝對于劉弗陵的寵愛極為明顯越來越占據主流,也讓劉據和衛子夫越來越坐立不安。
此時一樁牽扯頗廣的案件的發生更是讓朝堂的氛圍越來越緊張。
衛子夫有一個姐姐嫁給了丞相公孫賀并生有一子公孫敬聲,而公孫敬聲則仗著自家和皇室有姻親關系就胡作非為,犯下了挪用軍餉的罪行被下獄。
本來這件事也沒有那麼大,但是隨后竟然查出公孫敬聲和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以及諸邑公主私通,不僅如此,公孫敬聲還通過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
這就讓漢武帝極為震怒了,最終不僅處死了公孫賀以及公孫敬聲父子,還將陽石公主以及諸邑公主、甚至還有牽涉其中的衛青長子衛伉統統處死。
這件事的發生無疑掀起了軒然大波,同時也讓即使沒有牽涉其中也與犯案人員有著親戚關系的劉據以及衛子夫的地位更加搖搖欲墜。
而江充也從這次事件中學到了經驗,決定效仿此案中「巫蠱」這一環節加害劉據,以防漢武帝駕崩、劉據繼位之后會對有著仇怨的自己不利。
于是,公元前91年,著名的「巫蠱之禍」就在江充等人的謀劃下發生了,而劉據和衛子夫為了自保也確實使用了衛子夫的皇后印璽調兵進行政變。
而這場「巫蠱之禍」最終的結果就是劉據在追兵的逼迫下自盡,衛子夫因害怕被廢也選擇了自盡,劉據的妻兒們也無一幸免,僅僅只有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孫子劉病己逃過一劫,但是也被和其他案犯們一起進了監獄。
監獄中的條件對于劉病己這樣的幼兒來說肯定是非常艱難的,他之所以能夠活下來還是因為有當時被漢武帝派去監獄中查辦案件的官員丙吉特殊照顧。
當時當時距離巫蠱之禍的發生已經過去了幾年,漢武帝在大臣的勸諫下逐漸反應過來,察覺到了巫蠱之禍中的眾多疑點,于是怒而處決了江充等人。
不僅如此,漢武帝還對自己逼死長子非常后悔,于是修建了「思子宮」來表示自己對劉據無辜遇害的追悔莫及和憐惜。
但是劉據畢竟是確實起兵過的,因此即使這樣,漢武帝沒有赦免劉據的罪過,也沒有赦免當時受到牽連被關押的犯人們。
但是不久之后,深信神仙學說的漢武帝卻聽說長安的監獄中有天子之氣,于是相當憤怒地下令將監獄中的人全部殺了。
然而第二天他卻得知屠殺犯人的命令并沒有被執行,是因為監獄中有一個孩子是劉據唯一幸存的孫子。
因此漢武帝在震驚之余也相當感慨,于是就改變命令,下令將監獄中的犯人全都赦免,同時大赦天下,因此劉病己得以出獄被送往民間養育。
幾年之后,漢武帝幾乎已經到了彌留之際,在臨終前,他下令讓幼子劉弗陵繼位,同時還留下了另一道遺詔,那就是將曾孫劉病己從民間接到宮里的掖庭養育,并將他的名字寫進皇家族譜中。
但是即使這樣帶著愧疚之心,漢武帝仍舊沒有好好待劉病己這個曾孫,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劉病己的身份太尷尬了。
當時漢武帝已經將幼子劉弗陵立為了繼任者,如果在這個時候善待劉弗陵,一是會讓大臣們猜疑皇帝究竟是屬意于幼子還是曾孫,最終導致劉弗陵登基之后即使有輔政大臣也坐不穩皇位。
二是認為即使自己對劉據心有愧疚,但是劉據畢竟是真的實施了政變,這是不得饒恕的罪名,如果他對罪子之孫太好,那難免不會讓人覺得造反也不是特別嚴重的事。
除了從皇室的角度考慮,漢武帝還從劉病己的角度進行考慮了,當時他已經處于病危的狀態了,根本沒有多的精力去對劉病己設下什麼保護措施。
漢武帝身為從小就在宮斗中長大的皇帝,并且還是中央集權程度非常高的皇帝,自然知道皇帝比人威脅到了地位會有多憤怒。
因此索性就讓劉病己保持這樣低微的身份地位,既能不引人注目,又能讓劉弗陵登基之后安心,不會因為猜忌要了劉病己的性命。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