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常常陷入消極情緒里無法自拔?
你是否在低谷中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
你不知道自己的狀態該不該去看心理醫生?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顛覆認知的心理學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蛤蟆先生的故事,正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故事。
它會戳中你、治愈你、改變你,給你成長的力量。
巴甫洛夫曾說過:
「一切固執沉重的憂郁和焦慮,足以給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
這世上,從來不缺帶傷的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書,為無數在黑暗中掙扎的人帶來了希望和光明。
作者羅伯特·戴博德是英國資深心理咨詢師,這本書采用童話的形式,生動有趣地展示了一個人從抑郁到治愈的過程。
主人公蛤蟆先生本來是一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家伙,可卻突然深陷抑郁,不能自拔。
在朋友鼴鼠和河鼠的幫助下,他去找心理咨詢師蒼鷺做了十次心理咨詢。
最后不僅恢復了正常的生活,重拾了快樂,內心也發生了改變。
蛤蟆先生,其實就是每一個你我的真實寫照。
阿德勒曾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
但不管幸福與否,人生都無法重來。
真正的成長,是與過去握手言和。
向外看,痛苦的根源在于不原諒
鼴鼠還記得那次,走入蛤蟆莊園的場景。
樹籬無人修剪,花壇雜草叢生,草坪落滿黃葉,蓬亂凋敝,一看就是無人打理的樣子。
發現蛤蟆時,他正窩在蛤蟆莊園的一把椅子上,一雙失神的大眼睛半睜著,神色暗淡。
他每天無精打采,腦袋里還常常出現悲哀、病態的念頭,感覺自己沒有價值,看到的一切都沒有色彩。
蛤蟆抑郁了。朋友河鼠、鼴鼠和老獾為他聯系了一名心理咨詢師——蒼鷺。
在蒼鷺的啟發和耐心地陪伴下,蛤蟆慢慢敞開心扉。
表面看,蛤蟆衣食無憂,還繼承了父母的莊園和產業,可他卻有嚴重的自卑敏感性格。
為了看起來合群,他活成了別人的開心果,佯裝成熱情的嬉皮士。
在一次大醉后,他偷了一輛車,化妝成洗衣婦逃難。
他搶過馬,偷過錢,一路顛沛流離,最終被捕入獄。
出獄后,他發現家園被黃鼠狼霸占,連最喜歡的校董一職,也即將被好友老獾取代。
不僅如此,他覺得朋友都在把他當傻瓜、當笑話。
蛤蟆不停地抱怨河鼠對他的冷嘲熱諷,在河鼠生氣時,還得違心地安撫它,苦苦哀求它。
他還憤憤不平地控訴老獾對自己的嚴厲批評,這讓他想起了童年父親對他的責罵和不滿。
總之,在他心里,所有的不快樂和痛苦都是來源于他人對自己的傷害。
為此,他覺得無能為力,心理極度抑郁苦悶。
蛤蟆的消極狀態和崩潰的感覺,像極了現實中迷茫的我們。
當一個人內心開始封閉、焦躁異常,不斷否定和攻擊自己,拒絕接納別人,便沒有了生活的激情和勇氣。
輕則悶悶不樂,按部就班;重則抑郁消極,厭世輕生。
一個人向外求,內心永遠得不到快樂和安寧。
原諒別人、原諒人生的不完美,就是放過自己。
與其抱怨外在的一切,不如觀照一下自己的內心。
人生的劇本要如何書寫取決于自己,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向內看,幸福的鑰匙在自己手中
心理學專家李雪說:
「人的一生,就是在一遍遍輪回童年的幸與不幸。」
隨著咨詢的深入,我們了解到蛤蟆的童年。
蛤蟆從小生長在「沒有歡樂」的家庭里,父親古板嚴苛,母親懦弱無能。
即使被父親批評,也只能默默忍受,不會受到安慰。
從7歲被送去私立學校,到大學選擇拉丁語專業,再到畢業繼承家族產業,蛤蟆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由別人決定。
為了得到認可,他努力取悅他們,可換來的卻是橫加指責。
長大后的蛤蟆活在童年的陰影里,裹挾著傷痕和失落,在掙扎徘徊中漸漸失去了自我。
他明明自卑敏感,卻違心地裝著自信和堅強;
他內心痛苦迷茫,卻裝著開心和無所謂。
抑郁后,他一度想要輕生。被好友河鼠制止,領著他來看心理醫生。
第一次來到蒼鷺小筑,咨詢師蒼鷺問:「誰讓你來的?」
蛤蟆不假思索地回答:「河鼠。」
但蒼鷺卻提醒他:「能讓你來的,只有你自己。」
經過不斷思考,蛤蟆終于明白:
他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不能指望別人來救贖自己。
在之后的每次咨詢中,蒼鷺只是拋出問題,都由蛤蟆自己來分析原因。
而蒼鷺的問題一直是:
「這件事,你怎麼看?」「你會怎麼做?」「你感覺怎麼樣?」……
他開始關注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不再尋求別人的認可和肯定。
在一次次與自己的對話中,蛤蟆的內心開始有了力量,有了幸福的感覺。
每個人的身上,都曾有蛤蟆先生的影子。
帶著內心的傷,還要迎接著人生的風風雨雨。
從渴求獲得外在的認可中,失去自我的存在感。
有人說:「如果難過,就努力抬頭望天空吧,望著望著就忘了,它那麼大,一定可以包容你的所有委屈。」
與其等待治愈,不如學會自愈。
當歷盡千帆后,才發現開啟內心幸福之門的鑰匙就在自己手中。
真正的成長,是與過去握手言和
第一次見到心理咨詢師,蛤蟆先生問他:「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
咨詢師站定了,直視著蛤蟆的眼睛說:
「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
在就診的幾個月里,蛤蟆在蒼鷺的幫助下開啟了自我探索之旅。
慢慢地,他接納了自己痛苦的過去,愿意與自己的情緒和諧相處。
「情緒溫度計」的打分,也從最初的1到2分升到了9分。
他耐心地去觀察路邊的小草,感受自然界的奇妙;
他重新把廢棄的賽艇修好,劃了一次船,感受久違的生活樂趣。
在蒼鷺耐心地引導和鼓勵下,蛤蟆終于大膽地邁出了第一步。
他勇敢地捍衛自己的權利,從好友手中奪回了校董的職位,還競聘上了河岸板球俱樂部的主席。
他始終記得蒼鷺說的一句話:「要不要與生活和解,你自己說了算。
」
在自我療愈的過程中,他不僅找回了快樂,也重拾了愛好。
他給自己買了一艘新船,參加了幾次皮劃艇比賽;
又開著自己最喜歡的大敞篷車 ,做了一次短途旅行。
他放棄了令他厭煩的家族產業,轉而從事房地產,興致勃勃地籌劃開一家房地產公司。
不僅如此,他還要與過去的自己來一次告別。
他賣掉了蛤蟆莊園,另建了一處河岸新居,走出了這座承載他悲傷,見證他抑郁的豪宅。
蛤蟆的故事告訴我們:想要撫平過往的傷痛,越過人生苦難,最終只能靠自己。
正如蒼鷺在最后一次咨詢時對蛤蟆所說的:
「如果你為自己負責,就會知道你有力量改變環境和自己。」
原來沉湎在一段往事彷徨無奈、痛不欲生的時候,釋懷是明智的選擇。
要想沖破心靈的枷鎖、真正成長,就要有勇氣與過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寫在最后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的作者羅伯特·戴博德,曾將人生比作一條河流。
看似靜靜流淌,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危險重重。
人生苦樂,我們總會受傷,也總會迷茫。
但無論什麼時候,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不去抱怨,盡量擔待;不怕孤單,努力沉淀。
你以為的彎路,可能有不一樣的風景;你經歷的缺憾,可能是上帝打開的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