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任兩江總督不到3個月的馬新貽突然遇刺身亡,這場謀殺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權力斗爭?
1870年,馬新貽已經49歲,正值壯年。這個年紀的男人,精力充沛,追求成功的欲望強烈。馬新貽也不例外,他渴望在仕途上有更大的作為。
馬新貽是個新貴,他的才學并不突出,但通過搭上翁同和書的關系,得以步步高升,前途一片光明。這次,他又得到了太后慈禧的重用,被任命為統領長江以南地區的兩江總督。
對馬新貽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他深知,如果能在這個位置上有所作為,那麼入主中樞就是早晚的事。
一個區區翰林,能躋身到如此要職,前所未有。馬新貽的心中早已飛到天上去了。
他盤算著上任后的種種舉措,要依仗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好好經營這里,功成名就之后,必定能夠達到人生的新高度。
馬新貽夢想自己會成為象征大清興旺的政治新星,他要向那些老朽頑固的漢族官僚們證明,即使沒有世襲背景,也完全可以通過個人奮斗獲得權力。
馬新貽出身低微,如果沒有太后的提拔,他根本不可能獲得如此榮官。如今終于機遇來了,他一定要抓住不放,以報答太后的知遇之恩。
馬新貽想象自己登上更高峰的場景,必定氣派非凡、威風八面。到時候,所有人都要仰視自己,到時候自己就是這個國家的中流砥柱了。
馬新貽是個愛國的人。他出生在滿清統治的時代,自小便對這個政權懷有熱忱。馬新貽曾在太平天國期間立過軍功,心中一直燃燒著保家衛國的心。
他認為洋人不懷好意,中國必須自強。能夠坐上兩江總督之位,正是圓他報效祖國的心愿。馬新貽恨不得立刻上任,為大清盡心盡力。
他的力量雖有限,但他相信只要發揮自己的所長,定能為這個日漸衰弱的國家注入一點活力。
哪怕僅僅守住長江流域,也是對大清的一份心血回報。
馬新貽發自內心敬仰大清這種滿漢聯合的多民族國家,他認為這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他不能容忍那些漢族官僚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要為這個國家做點實事。
馬新貽厭惡那些寧愿與洋人勾結,也要謀取自己利益的漢族官僚。他認為自己才是忠君愛國的典范,一定要把兩江治理得有條不紊,讓大清的龍脈在這里綿延不絕。
他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那些只會空談的漢族官僚證明,一個滿族官員也可以成就一番偉業,曾國藩們不過是靠山頭爬上去的昏庸之輩。馬新貽要讓他們看看什麼才叫真正的政治智慧和魄力。
然而,馬新貽的美夢還未開始,就慘遭打破。他上任才不到3個月,就遭遇了噩夢般的刺殺身亡。
7月26日那天,馬新貽前去視察士兵操練,本想坐轎回府,但突發奇想決定步行回去。這反常的舉動給刺客帶來可乘之機。
就在馬新貽即將走到官邸時,人群中一個身手矯健的青年突然沖出,揚刀向馬新貽刺來。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那一刀已準確無誤地刺中馬新貽的要害。
刺客隨即被擒,而馬新貽也在第二天傷重不治身亡。消息傳到北京,慈禧太后勃然大怒。一個區區刺客,竟敢在重兵把守的街道上公然行刺,簡直是對朝廷的羞辱。
這件事情的背后,似乎隱藏著令人不安的陰謀。馬新貽上任以來并未表現出過人的才能,他不過是一個權力斗爭的棋子,又何至被人視為心腹大患,必須除之而后快?
看似莫名的刺殺,一定蘊藏著某些勢力的算計。馬新貽不過上任90天,就遭此橫禍,命運的突變太過無情。他還來不及施展抱負,改變這個國家的局勢,便命喪黃泉,實在令人唏噓。
想要理解這起刺殺案,必須先看看當時的政治環境。此時正值洋槍洋炮進入中國,太平天國造成局勢動蕩。曾國藩憑借鎮壓太平天國的軍功,勢力大增,幾乎成為朝中第一人。
而馬新貽的上任,正是慈禧太后削減曾國藩勢力的一著。馬新貽不過是個來自邊疆的小翰林,沒有自己的勢力,輕易就能被慈禧掌控。一旦他把持住兩江軍政大權,曾國藩勢必會被邊緣化。
但曾國藩豈會輕易讓出自己的地盤?馬新貽這枚不定時炸彈的出現,無疑令曾國藩極為光火。曾國藩在兩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圈,若這次放任馬新貽為所欲為,自己的權力就會被嚴重削弱。
于是,刺客的出現也就理所應當了。曾國藩決不能容忍一個滿清官僚就此接手自己辛苦積累的江山,他必須采取行動除去這個威脅。馬新貽成了權力斗爭中的犧牲品,他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注定悲慘。
消息傳來,慈禧太后雖然大怒,但最終只是將刺客處死,并未深究背后主使。其實,慈禧太后心知肚明,刺殺極有可能與曾國藩有關。
但是,曾國藩勢力太大,她也沒有實力與其正面對抗。
興師問罪無異于掀起兵變,那將是滅國的苗頭。再者,萬一冤枉了曾國藩,反把這個大功臣趕盡殺絕,對大清也無益。沒有了曾國藩,長江流域還難保得平靜。
于是,慈禧太后做出了讓步的選擇。她明知大義,卻不得不為保全大局暫時妥協。為了國家長治久安,她只能忍痛割愛,放棄對馬新貽的深究。
慈禧太后其實也知道,馬新貽只是自己和曾國藩爭奪權力的一枚棋子,他的死不過是一個開始而已。今后要面對曾國藩蠶食權力的種種舉動,自己還需防微杜漸,才能保全大清江山。
馬新貽這個小人物,也就成了這個時代權力角逐的犧牲品。但為了國家長治久安,慈禧太后只能暫時無視曾國藩的算計,讓馬新貽成為無聲的犧牲者。
馬新貽刺殺案背后,是復雜的官場權力斗爭的縮影。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他也僅僅是一個權力游戲中的棋子。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受制于時代的洪流,但同時要保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不輕易被利用和犧牲。只有這樣,才能在動蕩中保全自己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