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來源/古風文史作者/古風文史含山公主的本名已無從稽考,她為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第十四女,生母韓妃,乃當時繁華國都高麗王朝遣來的貢女。按《大明一統志》所載,此為確鑿無疑:「大明太祖第十四公主,名含山,其母韓氏,原系高麗貢女,后為朱元璋納入后宮。」
由此可見,含山公主實為一名混血之身,高麗宮廷的鮮血與漢族皇室的骨肉融為一體,譬如春風化雨,渾然天成。

由此可見,含山公主具有高麗王朝的血統,可以稱之為一名混血兒。當年,朱元璋北伐元朝,占領元大都之后,留下了許多原本要進貢給元廷的高麗貴族女子。朱元璋下令將她們悉數遣返回高麗,一方面顯示友好態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此舉懷柔高麗王朝。
後來,感受到明朝強大實力的高麗王室果然派遣使臣前來稱臣納貢。此后每年,他們所貢送的禮品中,不僅有金銀珠寶等財富,也始終包含一批高麗國出身的美麗宮女。韓妃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佳麗之一,後來被明太祖選入后宮,成為妃嬪。
含山公主出生于洪武十三年,整個成長過程中,正值明朝由盛走向衰敗的關鍵時期。她親歷了大明歷史上的八朝更替和諸多宮廷政變,可以說日日朝不保夕,就是生活在烽火和血雨腥風之中。

她先后見證了偉大的父皇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洪武鐵制與朱八八金甌法令,也目睹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短暫卻變法圖強的經歷。雖然她的叔父朱棣奪取皇位,建立永樂盛世,但朝局仍然腥風血雨,禁衛軍的刀光劍影從未遠離。
此后她又接連看到侄子宣宗與孫輩仁宗、宣宗相繼即位,試圖緩解國勢衰敗的局面,卻也無濟于事。在她的晚年,土木堡之變與北方蒙古的鐵蹄再次籠罩,她的曾侄孫正統帝朱祁鎮也在這風雨中失去了天下……
八朝迭起,十六帝飛花落空,含山公主這般驚濤駭浪卻始終如一,直至白發蓋頂,方得善終。看看當今而昔日,看看滄海桑田,看看興衰存亡,令人不勝唏噓和感慨!

天順三年,含山公主已是八旬長壽的老人。她明白自己高齡,想起后事,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修建自己的陵墓。于是不遠千里從南京來到北京,要求皇帝朱祁鎮解決此事。
可內閣首輔李賢立刻以無先例為由駁回了她。李賢嚴格遵守朝規國法,拒不破例。
含山公主萬萬沒想到會被如此對待,心中不免有些怨憤。

她本就八旬高齡,此番跋涉數百里路程而來,又遭此挫折,心力交瘁。但她沒有就此放棄,而是執意要見皇帝,哪怕這已經是她最后的心愿。
于是她來到紫禁城,在一眾官員驚異的目光中,奮力步入午門,要求晉見。值班官員慌忙啟奏皇帝,請求批準接待。
皇帝朱祁鎮聽說自己的曾姑母親自來求見,非常驚訝。他立刻下旨派遣錢皇后前去迎接,并再三囑咐一定要無失大禮。
含山公主這才重申了自己希望修建陵墓的心愿。朱祁鎮沉吟片刻,終是沒有忍心辜負這位老人家的期盼,當即答應下來,并立即與首輔李賢詳談此事。
歷史上獲得修建陵墓的皇室女性極為罕見,就連公主也鮮有鳳毛麟角的例子。
含山公主能得到這一殊榮,主要基于兩個原因:第一,她已是朱元璋唯一在世的女兒,壽命奇高;第二,朱祁鎮對她極為尊敬,不忍辜負此愿。

如果單論朝規國法,以李賢的嚴謹作風,是斷然不會破例的。即便是皇室后輩,要為自己爭取墓地也十分艱難。所幸含山公主不屈不撓,朱祁鎮也格外照顧,她的心愿才得以實現。
這也讓人看到,哪怕是皇帝的妹妹,要獲得陵寢也必然極不容易,還得靠自己頑強求生的意志。
含山公主此次前往紫禁城,本是為爭取修建自己的陵墓,卻在此期間受到了遠超想象的禮遇。
她一到京城,皇帝朱祁鎮就親自安排妻子錢皇后前去迎接。錢皇后是正室皇后,身份顯赫,卻被其丈夫派去迎接一個老太太,可見朱祁鎮對她的禮遇有多高。
朱祁鎮還一再囑咐皇后,千萬不能有任何失禮之處,必須體現長幼有序,尊老愛幼的原則。
在見面時,朱祁鎮也并沒有擺架子,而是細心傾聽,立刻就答應了公主的請求,并親自找李賢商議修墓事宜。此后幾日,還多次會見公主,詳談過往和眼下大事,足見他對這位老祖宗的尊敬和喜愛。

其實按身份論,含山公主只是一名長公主,而朱祁鎮是大明天子,對她的禮數沒有必要如此周全。但是,朱祁鎮還是竭力體現了禮節,這正顯示出他內心真摯的敬重之情。
天順六年冬,含山公主在南京因病薨逝,享年84歲。消息傳到北京紫禁城時,正值朝會。皇帝朱祁鎮聞訊,當場沉默良久,隨后宣布即日輟朝以示哀悼。
這在皇帝面對公主去世時可謂前所未聞,說明朱祁鎮對她有著非同一般的親情。
接下來,朱祁鎮還為含山公主舉行了極其隆重的葬禮。按照明朝禮制,公主病故最多只能以王爵之儀仗隊伍送葬,但是這次朱祁鎮下令無論喪儀從仗、陪葬物品都要以皇親國戚的最高標準對待。

朝廷特準使用了數十匹高頭大馬和數百名禁衛軍護衛靈柩南下;特制的喪車更是以沉香木和金漆涂裝,頂覆黃色寶頂,與皇帝的龍槍號駕車無異。送葬物品中,不僅有大量金銀珠寶,還準其佩戴只有皇后才得以使用的博鬢珠翠冠。
朱祁鎮此舉,無疑是想盡可能給予這位老祖宗極高的榮譽。含山公主在大明后宮獲得如此厚遇實屬罕見。而她從八朝更替到白發侍奉天子的傳奇經歷,也為她贏得千古名聲,許多后人閑話家常時還拿她的故事作為鑒戒教導。
死后被如此厚葬,實乃含山公主一生的幸事。也正是她頑強的生命力與高壽,成就了這份超乎尋常的榮譽。
最后,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古風文史」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轉載、搬運,侵權必究!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