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最近,網上爆出一起駭人聽聞的山西大同的校園霸凌事件,被網友稱之為「世界級炸裂三觀的兒童丑聞」。
作為一個孩子的爸爸,實在不忍心和大家一起,再去回顧這起影響十分惡劣的校園霸凌事件,但話說回來,這起事件的發生,也給我們每一位家長都敲響了警鐘,讓我們務必要重視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欺凌問題」。
可能對于很多家長來說,小孩子能做出來什麼「惡行」,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
但正如《隱秘的角落》原著小說《壞小孩》當中所說的那樣:
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遠是最簡單的,即使小孩會撒謊,那謊言也是能馬上戳穿的,他們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詭計多端,哪怕他們自己也曾經當過小孩。
對此,深以為然。
尤其是針對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他們因為年紀小、認知不足等問題,就算在學校里「吃虧」了,
也難以準確無誤的反饋給家長和老師。
當然,在不少家長眼里,幼兒園是孩子快樂成長的天堂,所以很多時候,也很難把這樣的地方和「霸凌」扯上關系。
不過,作為一個陪伴孩子長大的全職爸爸,在這里非常有必要告訴大家:并非是孩子身上有明顯的傷痕,這才叫「霸凌」,因為還有一些「隱形欺凌」,也可能充斥在孩子的周圍。
比如說,言語欺凌,在幼兒園里,有個別孩子,會因為其他小朋友的身高、長相、穿著打扮、家庭貧富等問題,進行言語上的霸凌。
再比如說行為欺凌,不單單指的是孩子挨打,還有撓癢癢、推搡、不經同意強行牽手等行為,都屬于行為欺凌的一部分。
那麼問題來了,當幼兒園孩子無法準確表達他們的情況的時候,家長該如何去了解孩子有沒有出現解決不了的麻煩和狀況呢?
關于這個事情,我跟不少幼兒園老師都進行過一些探討,他們告訴我說:當孩子在幼兒園「吃虧」后,往往會有4種變化,就算老師不說,家長也該知道,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第一種變化:情緒變化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情緒是連接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的橋梁,觀察孩子的情緒對于了解他們至關重要。
尤其是2歲以后,孩子的情感會表現的越來越豐富,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刺激。
而一般而言,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了「欺負」,那麼他們很容易變得內向、敏感多疑、緊張焦慮、經常哭鬧或者大發脾氣。
第二種變化:語言變化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雖然詞匯量較少,但因為具備敏感和記憶力較好的特質,會很容易在受到「刺激」和「欺負」后,記住一些特別的詞匯。
比如說,有的孩子在受到欺負后,就會使用類似「蠢、壞、笨」這樣的詞匯來說自己,而且還會有說謊、說話語氣急躁、易怒等情況。
另外,如果在談論學校和小朋友的時候,孩子出現回避交流,表達能力下降、語無倫次等情況,都有可能是被欺負后的特征。
第三種變化:行為變化
老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
教育學家霍爾特也曾說:孩子的行為是外在的溝通方式,通過觀察我們能夠判斷他們內在的想法。
如果一向活潑、喜歡幼兒園的孩子,突然變得不愿意去幼兒園,并且回避與他人互動和游戲,甚至為了逃避去幼兒園裝病,那麼就要去了解孩子是否被欺負了。
第四種變化:身體變化
身體上的變化,是很多家長判斷孩子是否受欺負的直接證據,比如說身上有抓痕、淤傷等等。
但是還有一種身體變化,可能不少家長都會忽略,那就是孩子在受到「刺激」后的一些下意識反應。
比如說,當我們突然去觸碰孩子時,孩子會出現無明顯原因的肚子痛、頭疼,或者下意識的躲避、抱頭、慌張等等,都說明在孩子近期可能遭受到了某些方面的傷害。
所以,如果孩子出現了以上4個方面的異常變化,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把一些潛在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
尤其是對于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可能這個階段遭受到的一些傷害,會跟隨他們一生。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本心理學》中也再三指出:被辱罵、欺負的兒童會產生低自尊,影響自信心的發展。
其實,作為家長,除了要判斷孩子是否受欺負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學會解決霸凌問題的方法。
我們家奶豆在快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跟不少老師請教過這方面的問題,不少老師建議我說,除了要增強孩子的體魄、提升社交能力之外,還要通過一些反霸凌繪本,讓孩子了解校園霸凌,學會正確面臨霸凌,這樣才能有效的保護自己。
老師就強調說:有些幼兒園小朋友之所以在受到欺負后,不會準確的表達自己受到的傷害,其實是因為孩子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教育,他們壓根不知道讓自己感覺到不適的行為,其本質是「欺凌」。
所以,我在我們家奶豆上幼兒園之前,就在老師的建議下,跟孩子一起共讀了《大聲說「不」反霸凌》繪本。
這套反霸凌繪本,包含了8個關于校園霸凌的主題,包括被嘲笑、被辱罵、被排擠、被推搡、被冤枉等方面,可以讓孩子正確認識、以及面對和解決霸凌事件。
在和我們家奶豆讀完這套繪本后,我有兩點感受非常深刻:
首先,這套繪本的故事貼近現實,聚焦校園霸凌的具體事件,孩子可以跟著繪本中的角色,充分認識霸凌,知道哪些行為是不禮貌的、是錯誤的,那麼在遇到這類問題的時候,才能如實準確的反饋給老師和家長。
其次,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孩子會自然而然的跟隨故事中的角色,進行一場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也會學會故事中人物解決霸凌問題的姿態和方式,那麼如果他們在校園當中遭遇類似問題時,就會做到正確面對,勇敢遠離。
所以說,如果你家里也有2—8歲的孩子,你也在為孩子入園而擔心的話,不如試試跟孩子一起讀讀這套《大聲說「不」反霸凌》繪本,讓孩子遠離霸凌,學會自我保護。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了解。
其實,幼兒園就相當于一個「小型社會」,既然是社會,里面就運行著社會規則,更關鍵的是,幼兒園是孩子接觸外界環境的第一個窗口,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能保護好孩子不受欺負和傷害,為他們今后的學校生活打下有力的自我保護基礎,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