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優米MaMa
當媽后你有什麼改變?我發現自己當媽后變得越來越龜毛了。
孩子吃的、用的,一定會看了又看、查了又查,生怕自己的疏忽對娃的身體帶來傷害。
尤其現在的市場上充滿了對孩子誘惑力極大,但對身體毫無益處的各種零食。老母親對娃入口的東西,更是會慎之又慎!然而有些信息差帶來的盲區,還是會讓人防不勝防。
比如:假如你帶孩子去海邊度假,吹完海風,無意中走入一條人聲鼎沸的小吃一條街。這時攤位上大大的「醉蟹醉蝦」幾個字,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你知道這是當地的特色菜,飯店生意又異常火爆,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你會不會帶孩子一起去嘗試一下呢?
相信大部分媽媽會跟我一樣,帶著好奇和孩子一起進店品嘗一番。然而殊不知,
正是我們這個自認為理所當然的舉動,很可能就會給孩子帶來危害。
在網上刷到一條視訊,長沙一位小男孩,由于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結果醫生在他的胸腔,肺部,腦部全身總共發現了5000多條名為「肺吸蟲」的一種寄生蟲。
通過X光診斷,醫生發現:孩子的肺部和腦部的一些區域已經被寄生蟲吃空。而造成這一可怕現象的原因,只是因為父母帶孩子吃了生腌螃蟹。
無獨有偶,深圳市人民醫院感染內科也接待了3位類似的患者。患者一家三口先后出現了發熱,腹痛,腹脹,乏力等癥狀,經過一系列診斷最終確診為「肺吸蟲病」。醫生詳細詢問了他們家的飲食才知道,這家人一個月前剛吃了醉蟹。
醫生解釋,肺吸蟲是一種常見的寄生蟲,它們的嚢蚴常常寄居在螃蟹、小龍蝦等生物體內。人一旦吃了寄居有嚢蚴的螃蟹,這些嚢蚴就會在人體里安營扎寨,四處亂竄,蠶食人體器官。
而前面提到的「醉蝦」「醉蟹」雖然味道鮮美,但一些小攤小販,由于沒有正規的處理手段,會選擇用一些普通酒來浸泡蝦蟹。
不少人認為醉蝦醉蟹雖未煮熟,但經過酒精浸泡已經很安全了。但真相卻是:飲用酒并不能殺死肺吸蟲的蟲卵或幼蟲,所以食用醉蝦、醉蟹后感染肺吸蟲的幾率依舊存在。
生活中不乏有一些愛吃海鮮的家長,也有一部分會很喜歡吃生食,比如刺身、三文魚、醉蝦、醉蟹等,他們覺得這樣會保留食物最原始的新鮮狀態,充分打開人的味蕾。
但我們需要提醒的是:別人吃了可能沒事,并不意味著你吃了就不會發生意外!尤其是正在生長發育的孩子,他們的各項生理機能都比較脆弱,還是不要讓孩子嘗試這種有一定危險性的飲食行為了。
●生魚片、刺身
看到過一種說法,海水的滲透壓與人體的不同,海洋生物的寄生蟲很難讓人感染,所以可以放心大膽的吃海產品。
堅持這一說法的人,肯定不知道「異尖線蟲」。這種寄生蟲專門寄生在海洋動物身上,比如三文魚,金槍魚。
事實也證明,
人一旦吃了感染異尖線蟲的魚類,也會感染寄生蟲。所以不要抱有僥幸心理,這些生吃的海鮮就不要端上孩子的餐桌了。
●黃鱔
黃鱔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食材,但需要提醒的是黃鱔沒有煮熟,千萬不要吃!因為它體內的顎口線蟲,有可能會鉆進人體的眼睛中。
醫生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不管是家養還是野生的黃鱔,它們體內都寄居有顎口線蟲。
人一旦吃了沒有做熟的黃鱔,這些幼蟲就會進入人體,它們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在人體內亂竄。
進入眼睛,會導致失明;進入大腦,會造成不可逆腦損傷。后果都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不過好消息是,顎口線蟲很容易殺死,只要達到沸水溫度,將其煮熟煮透,就能完全殺死!所以愛吃黃鱔的家長,制作的時候一定要將其煮熟。
●田螺
有些地方的人喜歡吃田螺,但
很少人知道,田螺也是寄生蟲大戶。它是廣州管圓線蟲的宿主,而且由于它的外殼堅硬,在他體內的寄生蟲很難被殺死。
貴州遵義市桐梓縣有一名小伙子,平時就特別愛吃田螺,幾乎每天都要吃掉一盤。慢慢地他的眼白和皮膚都呈現出了奇怪的淡綠色,經常還會出現腹痛。
就醫后醫生從他的膽總管里取出4條長約10mm、寬約8mm的肝片形吸蟲。
●不熟的牛排
隨著國際化的,西餐開始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尤其對一些小年輕而言,西餐仿佛成了有品質生活的一種代言。甚至不少人,還學著外國人吃起了只有3分熟的牛排。
但你知道嗎,不熟的牛排內也會存在一種名為牛帶绦蟲的寄生蟲,它呈現乳白色,扁平狀,分為一節一節的,最長的可達4-8米。光看這些文字描述,是不是就有點恐怖?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牛排還是選擇全熟的吧。當然如果你是特別追求口感的人,那麼請在保證采購和加工過程安全的前提下,至少也要七成熟。
●不熟的羊肉
哺乳類和鳥類感染弓形蟲的幾率很高!
如果我們涮羊肉時,溫度不夠,時間過短。或者切肉案板被污染、喝未消毒的感染牛羊的奶等,就有可能感染弓形蟲。
雖然弓形蟲大部分情況下,在人體內不會有特殊的感染反應。但若是孕婦感染弓形蟲,則有可能讓胎兒畸形或者流產。
還有一些免疫力受損的人,感染弓形蟲后也可能讓身體產生病變,比如引起頭疼,惡心、嘔吐
等。
總之一句話,所有食物盡可能煮熟再給孩子!不要為了嘗試新奇吃法,而直接吃生食。多給孩子吃五谷雜糧,蔬菜,水果,優質蛋白質以及適量的脂肪和糖類,盡可能讓孩子的營養達到均衡。
今日話題:你會帶孩子嘗試一些從沒吃過的食物嗎?吃之前會查這些食物有可能存在的風險嗎?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