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會,每天都會接觸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如何在短時間內認識、了解一個人,也是人們在為人處世中所看重的,人們常說「相由心生」,人們常常會根據一個人的面容或者言談舉止來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好壞,甚至很多時候以此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福有本事。
在民間就有許多相關的俗語,比如人們常說的「三角紋在手,富到九十九」,如果一個人手掌中的幾條明顯的紋路能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區域,那麼這個人就是非富即貴了。雖然這些說法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人們還是會把這些當做有趣的話題來討論,畢竟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善惡看嘴眼,窮富看手腳」,那麼老祖宗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善是惡,是窮是富的呢?
一、觀嘴識人
曾國藩就曾說:「斜正看眼神,真假看嘴唇」,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征以及品質是真是假,通過嘴唇就能看出來。
俗話說「好馬長在腿上,好人長在嘴上」,老一輩人受玄學影響,認為嘴是人的「出納宮」,從嘴巴的形狀,大小,顏色、厚薄等方面都能看出這個人的一些基本特質。
首先是嘴巴的大小,比如人們常說的「男怕嘴小,女怕鼻大」,在老一輩人看來,男人嘴大吃四方,特別是在古時,男人通常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通常要為了家庭東奔西走,所以男人要會說話,會來事,這樣才能有好的關系,處事圓滑,為家庭謀幸福。
當然這里的「嘴大」也并不單純指的是嘴巴的大小,也指一個人的口才以及說話的能力與技巧。相反地,人們認為,嘴巴小的人一般都比較小氣,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斤斤計較,容易與人有口舌上的爭辯,而且性格上也比較保守。
然后就是嘴巴的形狀,人們常說「合嘴彎弓不可交」,這句話很容易理解,就是嘴角向下彎,嘴巴緊閉的人,看起來會很兇狠,不好相處。而且這樣的人有一種愁眉苦臉的相,整日悶悶不樂,讓人看起來不好交往。
還有嘴巴的厚薄,人們常說「唇厚忠實,唇薄奸猾」、「唇薄不可交」,在老一輩人心中,嘴唇厚的人看起來很老實,這樣的人往往非常誠實,對任何人都能坦誠相待,而那些嘴唇薄的人,往往說話比較刻薄,這也是告訴人們,與人交談,要掌握說話的技巧,正所謂「言多必失」、「禍從口出」。
二、觀眼識人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與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眼睛是人們心靈的窗戶,一個人心里想什麼,從他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來,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內心的丑惡,
心懷坦蕩之人,眼神堅定明亮,心懷不軌之人,眼神則是躲躲閃閃,想要察言觀色,見微知著,就要看一個人的眼睛。
在古時,耕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的就是能夠有好的收成,這樣就能滿足一家人的基本需求了。
在古時,家庭富裕的人出門一般都是前呼后擁,有人給他們端茶遞水,很多事情都不用親力親為,可以說是「十指不沾陽春水」,自然手看起來就會比較光滑。
而窮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只能整體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能每天鋤地、拔草,手上自然就會被磨出厚厚的老繭。
而且富貴家庭無論是從鞋子的做工舒適程度,還是出行方式來看,都遠遠超過了窮人,他們出門一般都是坐馬車,而窮人家往往都是穿著草鞋整日奔波,時間長了,可能腳上就會滿是小小的傷口,而且還有可能有曬痕等等。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這也是受當時社會環境影響,所形成的一種普遍的現象,而古人善于總結,所以就根據他們當時對于生活的觀察以及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這樣的俗語。
在如今看來,這句俗語,仍然有著一定的價值。但是我們也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還是要看其內心,因為內心才是決定一個人深度、品格的因素。畢竟有許多人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也有人是被褐懷玉。
時刻保持客觀審視的態度,不被人們對于外貌與人品關系的刻板印象所影響,正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有了解自己的內心,才能真正的了解和欣賞別人。
一個人的五官可能會騙人,但是他的行為卻是實實在在表現出來的,人們常說「天道酬勤」,一個人是窮還是富,關鍵在于自己的努力,勤勞才能致富。
由此看來,「善惡看眉眼,窮富看手腳」,是古人根據當時社會背景總結出來的經驗,在如今看來可能已經不是很適用了,但是其流傳至今,也有一定的價值。
這句俗語告訴我們,看人不能只看一個人的外表,「知心」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謂:「執形而論相,管中窺豹也」,想要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要學會識人看人,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