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登上帝位后,他的長子劉肥卻過著低調的生活,甚至在呂后面前表現得畏手畏腳。劉肥的這種軟弱讓許多人看不起,認為他是個無能之輩。
但是,劉肥的低調下,其實隱藏著一個驚天秘密——他其實是劉邦的嫡長子。這場爭奪皇位的長達數十年的家族斗爭,隨著劉邦一代的逝去而暗流涌動,最終導致了劉襄的叛亂。
公元前230年,劉邦迎娶了名門千金曹氏,不久兩人便有了一個兒子,取名劉肥。當時的劉邦尚在蕭墻之下,劉肥的出生并未引起什麼波瀾。
劉肥聰明伶俐,深得劉邦寵愛。曹氏也十分喜愛這個漂亮聰明的兒子,對他呵護備至。
幾年后,劉邦開始嶄露頭角,他憑借過人的韜略和口才,獲得了當時名門望族呂氏的賞識。前202年,呂氏將自己的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呂雉便成為了劉邦的正室皇后。
劉肥明白,隨著生母的地位下降,自己的處境也將每況愈下。
雖然只有八歲,但他已看出,這位新來的皇后對自己并不友善。每每劉邦抱著自己玩耍,呂皇后的目光中隱隱透著敵意。劉肥敏銳地察覺到,皇后已經將自己視為心腹大患。
此時的劉邦,已經是個風頭無兩的諸侯,而劉肥作為他的長子,地位卻岌岌可危。因為劉肥的生母只是劉邦的舊情人,而呂后的地位在不斷上升。
呂后深知,要確保自己兒子的皇位繼承權,必須打壓劉肥。于是,她開始了一系列孤立和打壓劉肥的行動。
前196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后,呂后更加明目張膽地打壓劉肥。她扣押曹氏,禁止劉肥的母親進入宮中探望。
劉肥心中對呂后既害怕又痛恨,卻無能為力。呂后還多次無故拒絕劉肥入京朝見劉邦的請求。劉邦想見長子,卻總被各種理由搪塞過去,這讓他十分不滿。
一次,劉邦終于同意讓劉肥入京相見。但劉肥深知,這絕對是個陷阱。果然,在兩人相見的家宴上,劉肥坐在上座而引起呂后的極度憤怒。
震怒之余,呂后決定當即以毒酒置劉肥于死地。劉肥面對杯中的酒,心中絕望無比。他知道這次自己必死無疑。
幸虧漢惠帝劉盈極力勸阻,劉肥這才幸免于難。劉肥明白,呂后已經將自己視為心腹大患,不除掉自己,她永遠放心不下皇位。
從此劉肥更加低調謹小,他再也不求入朝見父親,對一切政事表現得興趣寥寥,任由呂后擺布。
面對呂后的種種打壓,劉肥選擇了低調和退讓,他明白與皇后的正面沖突不是自己能夠抗衡的,唯有忍辱負重,才能保全性命。這些年的經歷,使劉肥性格趨于內斂,他把全部心思放在管理好自己的封地齊國上。
劉肥謹慎行事,盡量避免引起呂后的猜忌。他甚至主動解散了齊國的禁衛軍,以示自己沒有異心。
劉肥還大興土木,用心經營齊國,并以劉邦曾說過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自勵,這樣度過了余生。
前180年,漢惠帝駕崩,呂太后開始執政,劉肥的低調作風更加明顯。劉盈死的消息傳來時,劉肥心中五味雜陳。他雖然清楚,這是爭奪皇位的大好時機,但想到呂太后的狠辣手段,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于是他主動向呂太后表示謝恩,并表明自己對皇位不存任何興趣。他甚至上書請求退位于異母弟劉軻,只求終老齊國。
呂太后大喜過望,立即批準了他的請求,還多次嘉獎他「知命」、「德性」。終于,劉肥安安穩穩地在齊國度過了余生,于前169年去世。
然而,劉肥的十三個兒子們卻沒有像他一樣滿足于現狀。特別是在呂太后去世后,大兒子劉襄覺察到機會來了。前154年,劉襄在齊國起兵,聲稱自己是劉邦的嫡長孫,應該繼承大統。
此時劉盈已經去世多年,呂太后死后,諸呂當政,劉氏宗親被打壓已久,劉襄認為時機已到,決心奪回本屬于劉氏的天下。劉襄生性暴躁,他一直對父親劉肥的軟弱感到不屑,誓要為劉氏出頭天下。
劉襄之所以敢于舉兵,主要有以下幾個考量:第一,他認為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稱帝。因為,劉肥作為劉邦的長子,其實就是嫡長孫,只不過因為呂后的壓制,這一身份不為人知。第二,齊國實力雄厚,可以為他提供雄厚的后盾。
第三,他相信朝中的陳平、周勃等反對呂氏的勢力會傾向于自己,極大可能得到他們的支持。第四,劉襄的兩個弟弟劉璋、劉興已在長安為他收集信息,可以作為內應,這也增強了劉襄的信心。
劉襄集結部隊的消息一傳開,齊國境內立刻洶洶狂呼,響應劉襄的聲勢如潮水般洶涌澎湃。劉襄也被這前所未有的聲勢鼓舞,認為諸侯歸順,天下可定。
然而劉襄低估了呂氏勢力的根深蒂固。陳平等人也擔心若劉襄即位,自己的地位將受到威脅。在他們的操作下,太尉周勃等人立劉盈的異母弟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
不久,劉恒的軍隊擊敗劉襄,平定了齊國叛亂。
劉襄這才知道,父親劉肥的判斷是正確的。時下呂氏勢力依舊強大,要動搖根基尚需時日。自己這場激進的行動,終究還是孤掌難鳴。
劉氏雖重新掌權,但皇位還是落入了劉盈的兄弟劉恒手中。劉襄的謀奪大業以失敗告終。
劉肥一生低調,忍辱負重,表面上他是個懦弱無能的庶子,但其實他明白時勢所趨,妥善應對是自保的唯一方式。
他將希望寄托在子嗣身上,最終還是劉氏一族重新掌權。劉襄的叛亂雖以失敗告終,卻揭開了這場隱秘的皇室爭奪戰的序幕。
本可避免的內斗,卻因呂后虛位待雄而起,使劉氏一族陷入內斗,也成就了西漢初年那殘酷而血腥的宮廷斗爭。
劉肥的低調隱忍,終究啟發了子孫,讓劉氏重新煥發生機。這段波瀾壯闊的家族故事,折射出了人性的弱點與母慈子孝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