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惜花芷》里的角色都挺喪心病狂的,前有花靜吊死在娘家門口,現有皇帝殺死送點心的小太監慶祥就只是為了攻心。
那天給凌王爺給送點心的小太監死了,死于誤食毒物,突發急癥。
凌王與顧晏惜因為王妃的事發生了爭吵,這時,來了一個小太監,說自己是受顧晏惜的吩咐給凌王送點心。
目的就是要為之前的行為道歉,想要彌補一下父子之間的關系。
凌王聽到后很是開心,可面對吃食他還是會心存懷疑,于是將點心上的第一塊給了慶祥,看到慶祥吃了,給他把了脈,自己才拿一塊吃下。
這盒點心,慶祥只吃了一塊,可凌王卻不只吃了一塊。
皇帝第二次將同樣的點心讓長青內官送來,就是為了點出上一盒點心也是他送來的,為了讓凌王后怕。
凌王大概是有被害妄想癥,在他的潛意識里,所有女人和他在一起都是為了貪圖他的權勢,所有給他吃食的人都是為了害他。
凌王第一次表現出對吃食的謹慎,還是顧晏惜送蕭妃點心那一次,顧晏惜給蕭妃送了花記新出爐的點心。
凌王去見蕭妃的時候,蕭妃正在吃,她熟稔地拿了一塊給凌王,可凌王并沒有接過她遞過來的那一塊,反而拿了她之前吃過的那一塊。
蕭妃見此后,神色復雜,可見這并不是一種秀恩愛的表現,而是一種不信任的表現,他怕蕭妃在點心里下毒。
這一次,同樣也是如此,凌王收到「顧晏惜」送過來點心的那一刻,他心里是高興的,可他也是懷疑的,非得看慶祥吃下他才吃,確保沒有下毒,他才敢吃。
皇帝將點心點明的那一刻就是為了引導凌王去查慶祥的死,慶祥的死到底有什麼作用呢?慶祥的死真是是因為那一塊點心嗎?
1、攻心
皇帝利用凌王爺的疑心病,在他的頭頂上懸了一把刀,慶祥前兩天才吃了那樣的點心,之后便突發急癥去世了。
凌王爺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是點心的問題,于是他屏退眾人后,拼命用手摳自己的喉嚨,想要將已經消化了的點心摳出來。
他本就是怕死,愛惜自己的性命,這下必定惶惶不可終日,唯恐自己的小命在哪一天交代了。
凌王爺摳喉嚨的動作其實大可不必,慶祥只吃了一塊,昨天晚上便死了,他吃了那麼多,按理說命也留不到今天。
可見,凌王是真的慌了。
2、拿捏
慶祥死了,慶祥為什麼死?慶祥的死是為了掩蓋罪狀,還是為了掩蓋送糕點這一件事。
慶祥死了,是誰讓他來送糕點這件事便死無對證了,沒有誰知道這糕點不是顧晏惜送的,而是皇帝送的。
如若皇帝真的在糕點里下毒,再假借顧晏惜的名義送過來,凌王吃了中毒的糕點,毒死凌王的便是顧晏惜,不是皇帝。
皇帝這一招棋便直接拿捏了凌王。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再多的小心思都沒有用,你凌王連真正送糕點的人是誰都不知道,還敢在我(皇帝)面前整幺蛾子,我連你糕點吃了幾塊我都知道……
又或許,糕點本就是有毒的,但是皇帝將解糕點毒的解藥放在凌王的日常餐食中了,這樣想來便更可怖了。
3、嘲諷
凌王其實一直都很介意顧晏惜和皇帝之間的關系親昵過他,他覺得顧晏惜將皇宮當成是自己的家,卻沒有將王府當成自己的家。
他還是很渴望修復這份父子情的,對于這一份「有毒」的糕點,他明明可以不吃,可他即便是懷疑有毒,在慶祥試過毒后,他還是將它吃了下去。
并且,在吃之前,他的腦海閃過了一個畫面,便是蕭妃收到顧晏惜送的糕點的畫面,他內心其實也羨慕蕭妃與顧晏惜的關系,期盼這樣一份親情。
可是皇帝將糕點事件的真相揭開,就等于是打了凌王的臉,他所謂的父子情深其實只是虛妄,是皇帝給他造的一場夢。
值得一提的是,慶祥送過來的是栗子糕,是顧晏惜最喜歡吃的也是栗子糕,這嘲諷就更加拉滿了。
不得不說,《惜花芷》這個皇帝的人設是少有的瘋批,慣喜歡自導自演,之前為了讓顧晏惜主動劃破臉坐上七宿司的位置,主動設計了齊如海事件。
現在為了拿捏凌王,又來了一招「殺人滅口」,將凌王狠狠地拿捏在了手掌之中。
可見,無論是慶祥的死,還是毒點心都只是皇帝設計凌王的一環,看似是毒身,實則是攻心。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